各位同学在备考期间,习题和历年真题必不可少!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 )
A.叙事散文
B.回忆录
C.抒情散文
D.随笔
答案:D
2.《关山月》用来抒情的线索是( )
A.笛声
B.歌舞
C.泪痕
D.月夜
答案:D
3.巴金的散文集有( )
A.《华盖集》
B.《朝花夕拾》
C.《龙·虎·狗》
D.《闲书》
答案:C
4.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B.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何乃故也:这是什么缘故呢。、.
C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即有急:即使遇到紧急情况。
D.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听臣微志: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
答案:D
5.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陈情表》
B.《谏逐客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D
6.具体来说,绝句又属于( )
A.古体诗
B.楚辞体
C.乐府诗
D.格律诗
答案:D
7.“麦琪的礼物”的含义是( )
A.指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及他们的美好心灵
B.指西方国家圣诞节所馈赠的礼物
C.指年轻夫妇德拉和杰姆所购买的表链和梳子
D.指生日礼物
答案:A
8.我国文学史上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答案:D
9.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的( )
A.现实主义作家
B.自然主义作家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浪漫主义作家
答案:C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一首( )
A.豪放词
B.风雅词
C.田园词
D.婉约词
答案:A
11.下列句子中“诸”字的含义是“之于”的是( )
A.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B.渚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C.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
D.公伐诸鄢。
答案:D
12.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
A.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
B.游记散文
C.写景散文
D.记叙文
答案:B
13.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答案:B
14.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战百万滋之师。滋:滋养。
B.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到。
C.间道经其门。间:间或,
D.凌余阵兮躐余行。凌:超过。
答案:C
15.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的是( )
A.自居易《杜陵叟》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陆游《关山月》
D.曹操《短歌行》(其一)
答案:A
16.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为( )
A.巴金
B.鲁迅
C.冰心
D.茅盾
答案:B
17.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
B.归纳论证
C.演绎论证
D.比喻论证
答案:A
18.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一首( )
A.律诗
B.新乐府
C.乐府旧题
D.绝句
答案:C
19.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杰出的( )
A.诗人
B.剧作家
C.杂文家
D.作家
答案:D
20.“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句话出自( )
A.《大同》
B.《谏逐客书》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21~23小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1.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4分)
答案:该诗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西北战事频繁,条件艰苦,在黄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复征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将士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依然斗志高昂。一个“终”字,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责任感和赤胆忠心。自然条件的艰苦、恶劣,与戍边将士精神状态的积极、奋发,成为鲜明对照。
22.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2分)
答案:《从军行》(其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身处边塞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23.本诗前两旬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案:该诗前两句,主要是描绘边塞风光及戍边将士所处的艰苦的地理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幅西部边陲的长长画卷,苍苍茫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可以想象,若无爱国精神的支撑,戍边将士难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战斗。
(二)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4.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2分)
答案:“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25.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1)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我这里。
(2)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26.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分)
答案:一是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三)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7.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骈散相间。
28.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4分)
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29.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30.和坤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4分)
答案:和坤说的话有道理。作者认为不能因为他是贪官,就否定了他对人们忙着追名逐利的正确看法。
31.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二字?(4分)
答案:梁任公是指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二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
32.作者为什么说“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2分)
答案:时间观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不同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人生的志向也不相同。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33.汶段文字所提及的“爱尔克姐姐点的灯?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使作者联想到已逝的姐姐的悲惨命运,激起他对旧生活的憎恶。
34.这段文字叙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案:写作者傍晚驻足在故居前的所忆所念。作者由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看到了家庭走向衰败的悲剧,内心感到痛苦和沉重。
35.这段文字中有两种灯光的描述,它们分别有何象征意义?(4分)
答案:故宅门内昏暗的灯光和爱尔克姐姐点的灯光,前者象征着封建旧家庭走向没落和崩溃,后者象征旧家庭里的青年渴望幸福的希望破灭。
(三)阅读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又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竞包藏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
36.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这段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把这种悲哀与孤独感以一江流水作比喻来暗示姚纳苦恼之深和他心境的绝望程度。
37.这段话引自哪篇小说,作者是谁?(4分)
答案:《苦恼》,作者契诃夫。
38.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2分)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写主人公姚纳无处诉说自己的苦恼。
四、作文:50分。
39.阅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句之美,在于对仗整齐,这是一种和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构句乏美,在于长短错落,这也是一种和谐。和谐,指存在各方面彼此相和,关系融洽而协调,文字如此,其他艺术呢?人?社会?我们生存的世界呢?……
请以《和谐与美》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人高考高升专(950004)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明细
09-222022年10月四川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前提分卷多选题
10-10宁夏大学成人高考2017级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
10-12上海交通大学2018-2019第二学期(缓考)考试通知
10-12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重点复习资料(9)
10-13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复习之常用词组(3)
10-18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教材明细
10-20四川成人高考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11-0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成教新生完善个人信息的通知
11-03安顺学院成人教育2022年开学通知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