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选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 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2.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 客观真理论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意义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5.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6. 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7.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8.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9.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0.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3.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14. 标志着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理论成熟的著作是( )
A.《论联合政府》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15.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议会斗争
B.政治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6.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出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7. 毛泽东论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联合政府》
D.《为人民服务》
18.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
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19.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反帝爱国的民族运动
D.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20. 我国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坚持战略进攻,反对战略防御
C.坚持游击战,反对阵地战
D.全面出击,各个击破敌人
2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社会主义建设
D.第三世界兴起
24.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的是(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2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一样要经历的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发达的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阶段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6.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 )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科学技术为中心
C.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2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经济增长
B.四个现代化
C.可持续发展
D.人民利益
28. 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 )
A.政府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 )
A.惟一的分配形式
B.公有制经济惟一的分配形式
C.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形式
D.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来进行的分配
3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权利的相互制衡
B.政治协商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3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33.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5.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
A.7.3%
B.7.4%
C.7.00%
D.7.2%
36. 我国选手在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本届冬奥会上,我国选手共夺得块金牌( )
A.叶钊颖 3
B.杨扬 3
C.叶钊颖 2
D.杨扬 2
37. 2002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现钞进入流通领域。欧元区国的民众开始使用共同货币( )
A.12
B.13
C.14
D.15
39. 2002年7月,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一周年。这一条约的意义中不包括的是( )
A.表现出当今“国家间关系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新思维
B.将中俄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C.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国家间关系典范
D.符合两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二、2.简答
简答题
0. 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 当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及主要措施是什么?
三、3.辨析
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0. 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它仅属于精神、观念活动范围。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四、4.论述
论述题
0. 试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人高考高升专(950004)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明细
09-222022年10月四川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前提分卷多选题
10-10宁夏大学成人高考2017级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
10-12上海交通大学2018-2019第二学期(缓考)考试通知
10-12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重点复习资料(9)
10-13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复习之常用词组(3)
10-18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教材明细
10-20四川成人高考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11-0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成教新生完善个人信息的通知
11-03安顺学院成人教育2022年开学通知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