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四川自考网>成考资讯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9

时间:2022-09-03 11:33:2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将于11月5-6日正式开考,考生可关注“四川成人教育网”获取更多关于四川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历年真题、招生院校、招生专业、考试安排、成考报名等综合信息哦!

一、1.单项选择题

0. 《世说新语》是一部(   )

A.讽刺小说集
B.志怪小说集
C.笔记小说集
D.传奇小说集

1. 下列诗作中,主要寄托着作者对西方文明深挚向往和追求的是(   )

A.闻一多《一句话》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戴望舒《雨巷》
D.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2.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火上浇油,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

A.淡酒
B.晚风
C.黄花憔悴
D.梧桐细雨

3. 陶渊明《饮酒》(其五)在表现方法上的总体特点是(   )

A.通过写景来说理
B.通过写景来抒情
C.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
D.通过抒情来说理

4. 《听听那冷雨》一文的作者是(   )

A.余秋雨
B.余光中
C.郁达夫
D.鲁迅

5. 《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6. 《晏子对齐侯问》一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反复
C.排比
D.反诘

7. 《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人的方法进行刻画的人物是(   )

A.齐王
B.孟尝君
C.梁王
D.冯谖

8. 在《李将军列传》中,先写匈奴“射雕者”“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再写李广还射匈奴“射雕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侧面烘托
B.铺垫反托
C.相互对比
D.前后照应

9.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

A.曹禺
B.茅盾
C.老舍
D.郭沫若

10. 下列作品属于契诃夫的戏剧的是(   )

A.《第六病室》
B.《万卡》
C.《带阁楼的房子》
D.《樱桃园》

11. 《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特点之一是“一实一虚双线并行”,其中的实线是(   )

A.德拉因无钱给丈夫买礼物而哭泣
B.德拉卖掉美发给丈夫买表链
C.吉姆卖掉金表给妻子买发梳
D.吉姆看到妻子剪发大为惊愕

12.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3. 以新乐府诗大胆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的著名中唐诗人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李商隐

14. 《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

A.白描
B.叙写
C.虚构
D.渲染

二、2.多项选择题

0.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之“秋"的多层寓意有(   )

A.自然景物之秋
B.仕途受阻之秋
C.人生遭际之秋
D.年老多病之秋
E.国家多难之秋

1. 下列表述符合李商隐的有(   )

A.晚唐著名诗人
B.诗歌含蓄
C.诗歌充满伤感
D.意境朦胧
E.善写“无题”诗

2. 徐志摩的诗集有(   )

A.《我底记忆》
B.《翡冷翠的一夜》
C.《志摩的诗》
D.《猛虎集》
E.《云游》

3. 《我与地坛》中表现母爱的描写方法有(   )

A.托物言志
B.行为描写
C.心理刻画
D.侧面烘托
E.象征暗示

4. 在《李将军列传》中,刻画李广形象的事件有(   )

A.上郡遭遇战
B.射石没镞
C.专以射为戏
D.治军简易
E.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三、3.古文翻译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
(造)门不前而返。

3.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7.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8.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四、4.名句默写题

0. 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五、5.阅读理解

1.老 屋
       楚 岩
  ①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③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⑤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他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⑦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⑧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⑨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2.
第五自然段括号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6.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文章最后为什么既作放鹤之歌又作招鹤之歌。

7.
文章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6.作文

0.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自考报名2月19日开通!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