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项选择题
0.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 )
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1.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
A.相适应
B.相矛盾
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不相适应也不相矛盾
2.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 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
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
A.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B.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C.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
A.二者相互矛盾不可兼得
B.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C.前者取决于后者
D.后者取决于前提
6.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
A.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
B.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 )
A.城市到农村
B.农村推向城市
C.城市农村同时开始
D.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9. 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 )
A.改革
B.科学
C.生物工程
D.尖端技术
10.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应采取( )
A.计划经济的形式
B.计划经济为主的形式
C.不要任何计划的形式
D.市场经济的形式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
A.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B.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共同发挥基础性作用
C.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D.不要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3.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二、2.多项选择题
0. 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1.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因为( )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
A.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4. 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将中国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5.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 )
A.面临执政的考验
B.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C.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D.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
6.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础原则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C.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
D.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7. 邓小平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说( )
A.领导人和民主是对立的
B.制度可以约束人
C.民主需要法制来保障
D.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8.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其原因是( )
A.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
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D.共产国际的要求
9.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3.辨析题
0. 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1. “一国两制”实现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
四、4.简答题
0.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的步骤是什么?
2.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5.论述题
0. 试述“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六、6.材料分析题
1.材料1、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7%、25%、56%,1998年变为5%、20%、61%,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在1998年为38%,中国的服务业在1080年为21%,1998年为33%。
——摘自《嘹望》2000年第11期
材料2、根据46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在1998年我国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中,上海市位列第一,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居11~20位的是吉林、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居21~31位的是陕西、宁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甘肃、云南、青海、西藏、贵州。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福州从原15位升至8位,山东从14位升至10位,从8位升至4位。位次下降的,青海从19位降至29位,宁夏从16位降至22位,甘肃从22位降至27位,新疆从12位降至17位,陕西从17位降至21位。
——摘自《嘹望》2000年第10期
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2.
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3.
综合材料1、2,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以及解决办法。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人高考高升专(950004)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明细
09-222022年10月四川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前提分卷多选题
10-10宁夏大学成人高考2017级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
10-12上海交通大学2018-2019第二学期(缓考)考试通知
10-12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重点复习资料(9)
10-13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复习之常用词组(3)
10-18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教材明细
10-20四川成人高考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11-0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成教新生完善个人信息的通知
11-03安顺学院成人教育2022年开学通知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