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曰,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第1题 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是如何反驳的?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新政“以致天下怨谤”的
观点。作者首先分析了“怨谤”产生的原因,抨击了保守派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态度,而后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自己坚定的变革决心。
第2题 在驳论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揭露了保守派不关心国事,只知苟安媚俗,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腐败现象。
2.《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担心“高处不胜寒”,难以割舍现实生活。(只答“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亦可)
第2题作者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执著现实,热爱生活。
第3题这首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谈出世与人世的矛盾,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四川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科目考试大纲
09-292022年四川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09-292022年10月四川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判断题
10-102022年四川成考高起点《英语》复习指导:不规则动词
10-13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复习之常用词组(1)
10-182022四川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复习必备分类词汇:购物
10-192019武汉理工大学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11-03淮南师范学院2022年第一学期成教课程上线学习的通知
11-03安顺学院成人教育2022年开学通知
11-03华南师范大学关于撤销、保留和增设成人高考校外教学点通知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