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四川自考网>成考资讯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8

时间:2022-09-03 11:42:4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将于11月5-6日正式开考,考生可关注“四川成人教育网”获取更多关于四川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历年真题、招生院校、招生专业、考试安排、成考报名等综合信息哦!

一、1.教育学部分

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夸美纽斯

2.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的影响

3.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反映的是(  )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实践性
D.目的性

4.中小学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5.西方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6.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

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主要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8.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  )

A.研究性学习
B.接受性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9.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10.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

A.生理与心理
B.情感与意识
C.认知与情感
D.气质与性格

1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品质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14.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15.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16.简述美育的任务。

17.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

二、2.心理学部分

0.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划分的根据是(  )

A.按需要的种类划分
B.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划分
C.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划分
D.按动机的来源划分

1.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

A.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
B.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
C.物质追求和人生目标
D.原发性和内隐性所使

2.下列选项中,哪一种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曲调感

3.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4.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压力或引导,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表现,称之为(  )

A.依从
B.服从
C.顺从
D.从众

5.最先提出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的是(  )

A.奥尔波特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6.某学生学习基础不错,但学习成绩时起时伏。原因是每晚打开电视就控制不了自己,看完电视太晚,来不及复习功课,他学习上的问题说明他在性格方面具有不良的(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7.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式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之为(  )

A.近因效用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8.下列概念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是(  )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社会态度

9.下列谁把态度概念最早引入心理学?(  )

A.托马斯
B.斯宾塞和贝因
C.弗洛伊德
D.荣格

10.“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什么现象?(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11.特瑞普利特(H·Triplett)最早研究的现象是(  )

A.社会抑制
B.社会懈怠
C.团体思维
D.社会助长

12.性格和气质是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

13.心理健康即心理没有疾病。

14.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15.情绪、情感的两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自考报名2月19日开通!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