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四川自考网>成考资讯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四川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9-03 10:39:4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将于11月5-6日正式开考,考生可关注“四川成人教育网”获取更多关于四川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历年真题、招生院校、招生专业、考试安排、成考报名等综合信息哦!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聚群是(B)。

A.种群

B.群落

C.有机整体

D.生态系统

2、下列不是机体论观点的是(C)

A.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具有明确的边界

B.它们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

C.群落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一个片段

D.可以像物种那么样进行分类

3、下列群落中属于共建种群落可能性最大的是(A)。

A.热带森林

B.北方森林

C.草原

D.落叶林

4、生态优势种的显著特征是(B)。

A.最适应当地环境

B.生物量最大

C.生物个体最大

D.生物营养级最高

5、群落中的“偶见种”可能是(C)。

A.优势种

B.伴生种

C.残遗种

D.亚优势种

6、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7、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势种

8、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B)。

A.多度

B.频度

C.密度

D.优势度

9、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A)。

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低频度种数目较高频度种数目少

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

D.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10、物种频度从低到高分A、B、C、D、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A)。

A.优势种

B.伴生种

C.残遗种

D.偶见种


11、某植物群落中,植物生长缓慢,分解速度慢,腐殖质积累多,群落分层不多,该群落应该是(A)。

A.北方针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12、群落交错区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3、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3 )。

(1)减少

(2)稳定

(3)增加

(4)全部死亡

1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 2 )。

(1)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2)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3)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4)种群数量不变。

15、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1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1)阳性树种。

(2)耐阴树种。

(3)草本植物。

(4)中性树种。

16、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3 )。

(1) 群落。

(2)林分。

(3)种群。

(4)林型。

17、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3 )。

(1) 随和分布。

(2)均匀分布。

(3)集群分布。

(4)泊松分布。

18、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4 )。

(1)寄生。

(2)附生。

(3)互利共生。

(4)偏利共生。

19、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1 )。

(1)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2)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3)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4)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20、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 1 )的一种现象。

(1)相互竞争。

(2)互利共生。

(3)寄生。

(4)偏害作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自考报名2月19日开通!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