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

15755063059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四川自考网>成考资讯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一

时间:2022-09-03 10:39:4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四川成人高考将于11月5-6日正式开考,考生可关注“四川成人教育网”获取更多关于四川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历年真题、招生院校、招生专业、考试安排、成考报名等综合信息哦!

一、选择题。

1. 《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如何读书 B.改造国民性 C.如何绘画 D.创建新时代

【标准答案】:D

2.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尽西风、季鹰归未

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标准答案】:D

3. 《爱尔克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 )

A.礼义廉耻 B.光明正大 C.家门和顺 D.长宜子孙

【标准答案】:D

4. 1921年6月,郁达夫参与发起成立( )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新月社; D.狂飙社

【标准答案】:B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标准答案】:A

6.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最具有鲜明对比的一句是(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答案】:B

7. 茅盾的《香市》选自( )

A.《闲书》; B.《龙·虎·狗》;

C.《话匣子》; D.《印象·感想·回忆》

【标准答案】:C

8. 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标准答案】:D

9. 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A.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辫子事件

C.张勋复辟事件 D.六斤裹脚事件

【标准答案】:B

10. 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主旨的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标准答案】:D

11.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养浩; D.王实甫

【标准答案】:B

12. 《氓》从表现方法上说是一首( )

A.劝诫诗; B.叙事诗; C.抒情诗; D.讽谏诗

【标准答案】:B

13. 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孟郊; C.王昌龄; D.贾岛

【标准答案】:C

14. 李白《行路难》(其 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标准答案】:B

15. 《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 )

A.《话匣子》; B.《湘西》;

C.《湘行散记》; D.《长河》

【标准答案】:C

二、阅读题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排比、比喻 B.夸张、比拟 C.反诘、比喻 D.递进、比拟

【标准答案】:C

(2) 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

A.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D.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标准答案】:B

(3) 这一语段运用类比进行论证,其基本结论是( )

A.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所作为;

B.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尽管有限,却也不可低估;

C.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所作为;

D.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

【标准答案】:D


2. 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请回答:

(1) 文中划线句“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

C.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权柄让自己处于他之下

【标准答案】:D

(2) 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标准答案】:D

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 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

A.《论语》; B.《尚书》; C.《春秋》; D.《孟子》

【标准答案】:B

(2) 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

A.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标准答案】:D

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请回答:

(1) 文中 “何市而反、怪其疾”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按序是( )

A.从哪个城市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买什么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C.从哪个城市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D.买什么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标准答案】:D

(2) 在这段文字中,冯谖这个人物显示的性格特征有( )

A.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B.老谋深算,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C.深谋远虑、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D.老谋深算,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标准答案】:A

5. 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中的 “‘窈窕’”之章出于( )

A.《诗经·小雅》; B.《楚辞·九歌》;

C.《汉乐府·陌上桑》; D.《诗经·陈风》

【标准答案】:D

(2) 这段文字通过对“风、月、水”的描写,传达出的作者情绪是( )

A.举酒属客之乐; B.遗世独立之乐;

C.泛舟赤壁之乐

【标准答案】:C

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请回答:

(1) 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标准答案】:C

(2) 文中阐明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

A.办好教育,推行孝悌; B.按需分配,敬老爱幼;

C.发展生产,富而教民; D.发展生产,平均分配

【标准答案】:C

(3) 文中“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是( )

A.比喻,类比推理 B.比拟,对比推理

C.比拟,类比推理 D.比喻,对比推理

【标准答案】:A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自考报名2月19日开通!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报名层次:
所报专业:
姓       名:
电       话: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免费资料”即可获取!